網頁

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

能見度與攝影(一)台北地區的能見度研究

這是少數研究能見度的論文,請自行Google下載:
論文題目:台北盆地低能見度受空氣污染物及氣象條件影響之相關性分析

1984年到2005年共22年中央氣象局淡水氣象站得能見度歷史觀測值資料,結果顯示臺北盆地能見度呈逐年上升趨勢(空氣污染情況逐漸受到控制而轉好),且能見度有季節變化的趨勢,最好的季節是秋季,可達10.7公里,最差的則是春季的7.5公里,而如果以月份來看的話,則1~5月為低能見度期(主要集中於4~8公里,低於8公里機率約六成),6-9月為能見度過渡期(逐漸升高,高於8公里機率約七成),10-12月則是高能見度期(有三成機率高於15公里)。



如果以方向來分的話,從台北縣政府大樓頂樓進行觀測,則往淡水方向(北)能見度最高,可達10.66公里,松山(東北東)次之為9.54公里,新店(東南東)最低,只有8.44公里。

而在一天之中,則下午的能見度普遍高於上午。主因是早上地表較冷而不立於空氣的垂直混合,等到過中午後大氣上層與下層的溫度較為接近,甚至下層溫度較高而上移而產生混合,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。此外,清晨相對濕度平均約85%也高於中午的70%,濕度高會造成懸浮微粒粒徑吸收了水氣而增大,也降低了能見度。但應注意中午時段光化學反應最劇烈,臭氧和二次氣膠等污染因子大量生成,也會影響能見度。

低能件度產生的五種天氣型態:華南雨區東移、鋒面過境、強烈東北季風、颱風外圍環流及鋒前暖區。

地形與能見度:北縣主要的工業區如林口、五股等位於臺北盆地西南方,配合下記得西南季風則會影響整個臺北盆地的空氣品質,而雖然林口台地可以阻隔部份西南季風,但風向沿著大漢溪河谷北上成為南風,不但帶來水氣,也帶來樹林、土城一帶的工業區污染。
氣候與能見度:台灣地區在春季有滯留封面及華南雲雨帶東移,若滯留封面徘徊於台灣地區造成連續性降水,則空氣品質因雨水帶走污染物而良好,但若徘徊在東海附近,則台灣地區氣壓低度微弱,各地皆位於暖區,風速減弱,空氣品質較差。

夏季與秋初時期,主要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及西南季風影響,但因地形阻擋而使北部地區空氣品質較差。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則因其空氣較穩定,也不利於空氣污染物之擴散。

颱風若直接登陸,則各地風速增強,空氣品質變佳,但若只受外圍環流影響,則因颱風位置與影響不同而有差異,其中臭氧濃度變化頗大。

秋末與冬季因受到封面及東北季風影響,空氣品質普遍較佳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